近日,在临汾市区古城公园城市雕塑展厅内,由临汾市工艺美术协会、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临汾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主办,临汾桂莆木业有限公司承办的“传承经典 展示精品 临汾工艺美术精品展”正在进行,来自临汾市17个县市区、200多件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木雕、柳编、泥塑等工艺美术精品,不仅吸引了行内人的关注,也吸引了成千上万市民前来参观,大家纷纷惊呼:临汾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临汾,是古帝尧王建都所在,这里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聚山河之秀、占地利之优、有舟车之便、享通衢之利。上古时期,这里就是先民聚集活动之地。襄汾陶寺考古发现,这里不仅有庞大的古城遗址,而且,有古人观象、用火、储粟、娱乐、打制石器等活动遗迹,“一座都城”,拉开华夏五千年文明序幕。
夏商周以来,临汾更是发达:“侯马盟书”、“空首布”、“青铜鸟尊”等的出土,足以见证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西汉时期,临汾“平水官韵”为国之通韵;晋国时期,临汾风云激荡,曲沃侯马一带晋国遗址博物馆,车马坑等考古遗迹,所呈最为详细集中。唐宋以来,临汾冶铁、铸造、建筑、绘画、造纸等技艺即十分精湛;市区铁佛寺铸铁佛头、襄汾平阳麻笺,令人叹为观止;平阳木板年画,曾风靡全国。
临汾,是抓一把泥土都能攥出文明汁液,捡一块儿瓦砾都能讲述出历史故事的地方。这里文化资源丰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丰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达2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4项,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不胜数。
这些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凝结着数千年来历代前辈先贤、名家巨匠的心血智慧,见证着一个民族、一方水土风物人情,集中传达着祖祖辈辈沿袭相传的生活技巧、审美情趣、文明密码。
多年来,为继承临汾工美优良传统,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一代代工美人在不懈地做着努力。然而,由于行业沟通少,发展力量分散,很多工美企业,举步维艰,一些工匠大师,困于书斋。
搭建产品展示平台、文化交流阵地,让临汾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引擎——党和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尤其是山西省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临汾市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的支柱性产业后,临汾工美人,敏锐地意识到,文化产业发展新机遇,已经到来。
为让工艺美术,为临汾经济腾飞、文化进步、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服务,临汾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指导市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市城联社,先后组建成立了专业协会,协会采取全生态产业扶持链模式,先后与金融产业协会、记者协会、电商协会、古玩协会等签订合作协议,从政策、资金、信息、营销各方面为企业提供帮助,使临汾工美企业走上抱团发展,集体发力之路。
一百多家工艺美术企业,抱团在临汾市区古城公园内进行联展,既是临汾工艺美术产业一次集中亮相,也为临汾工美对外交流沟通,搭建起广阔平台。
“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理顺工作机制,制订工作准则,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人才座谈会,建立人才工作目标,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使临汾广大工美人才技能技艺得到持续提高、市场意识进一步得到增强;扩大临汾工美社会影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期刊等媒体平台、宣传推广工美人的事迹、工美人的作品、工美人的成就,打造一批临汾工美名人;建立工美产品展示展览机制,让临汾市的工美产品对内走入群众视野,对外迈入世界平台,获得事业产业双丰收”。
面对未来,临汾市工艺美术协会主席杨春生踌躇满志,他坚信,临汾工美辉煌的一页,已经掀开,未来,必将为临汾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