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市策划协会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协会概况 专业服务 投资融资 品牌战略 文化传媒 政务服务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今天是:
搜索:
  栏目分类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
陆弃|古代中国运动史,那些有趣的古代体育运动
篆刻入门:齐白石和贾岛其实是一路人
马岩松:中国现代城市拷贝美国 这不应是我们的追求
河西走廊文化是农耕与游牧的碰撞与融合
滁州凤画技艺 亮相全国非遗大展
从文化梦到文化经济 东阿阿胶文化营销频频亮剑
旅行社如何借助网络营销推广旅游产品?
文化传媒行业周报:视频社交行业格局面临调整
企业家精神:如何向企业文化扩展?
3月62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
首页 > 文化传媒

压力越大,越要平等从容地认识世界

时间:2019-06-04 16:23  来源:   作者:老庄文化 点击:

伴随中国崛起,一个对于中国思想界而言十分重要的问题意识日益显现出来:重构具有中国主体性的世界叙事。

近百年来建构的世界认知,是在中国总体上落后挨打的情境下逐渐形成的,他们均服从于一个总目标:学习西方,迎头赶上。其基本的特征也十分明显,以启蒙为主要诉求。由此而建构的对于世界的认知,一方面满足着中国人富国强兵的急切需求,另一方面则不自觉地遮蔽了整全的世界图景。当前,中国的崛起与未来对于世界事务的深度参与,要求我们重构基于中国主体性的新的世界认知框架。

首先,应该以一种更加平等从容的心态认识世界。

百多年的被动挨打,塑造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急切心态和实用主义方法, 整体上来说,我们对西方的姿态是仰视的,由此导致两种明显的弊端,一是拿来主义的照抄照搬,进而演化成层出不穷的食洋不化的教条主义,二是忽略甚至无视非西方世界的存在,看不到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看不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智慧所能带来的文明启示。这样一种世界观,必须加以改造了。

第二,重新认识世界,应以中华民族新的主体性为基础。

必须承认,关于当代世界的知识成就,主要形成于西方。西方国家挟其工业化现代化势能,建构了庞大而复杂的世界知识体系,并以此解释现代世界的发展过程与世界历史的演变。在重新认识世界的中国时代,学习西方知识仍然是中国知识界绕不过去的门槛。然而在中国崛起时代学习西方所形成的世界知识,必须确立中国人的主体意识,形成中国人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建基于中国人对于自身历史文化的深刻自信,建基于对现代中国发展道路与发展路径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建基于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深刻自觉。

第三,认识那些被西方主流价值屏蔽的西方价值。

在近现代的中国,学习西方,即意味着学习英美,即意味着学习西方主流所推崇的普世价值。随着西方世界近年来的政治经济乱象,当代西方社会一些新的探索和新的思想必然不断出现,由此那些西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却被屏蔽的价值探索也必然会浮出水面,比如欧洲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思潮与政治探索、美国的社群主义等等。西方的当代困境,也在孕育着西方的新的思想革命与社会革命,对此,我们中国人应有充分的敏感。

第四,更重要的是建立对非西方世界的认知。

中国的未来发展,必将更深地介入世界秩序重构,“一带一路”计划,已经开启了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与非西方世界构建国际新秩序的序幕,为此,全面认识非西方世界,建立非西方世界的知识体系便显得日益迫切。在学科设立、教材更新、教学布局以及人才培养方向上,都应该早作筹谋,为即将到来的国际格局变迁做好准备。对非西方世界的认知,不仅是“一带一路”计划的实际需要,它同时也是建构中国人完整的世界观,探寻人类文明新的可能性的需要。今日中国之重新认识世界,非西方世界将是首先需要补足的功课。

《文化纵横》编辑部

2019年6月

—  本期目录  —

▍后发国家发展道路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欧美国家依托于工业化带来的强大物质生产力塑造了以它们为主导的世界秩序。200多年后的今天,所有的后发国家都必须在这一秩序下寻找出路,或者推进工业化,在全球分工体系中争取一个有利的位置,或者放弃工业化,成为西方工业体系的附庸。今天,带着对一种新型的、开放共赢的世界秩序的构想,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要“走出去”、要与其他国家建立更密切的合作与对话,首先要理解“一带一路”沿线诸多后发国家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理念。这要求我们超越原有区域研究的局限,深入到各国的经济、社会、制度语境中去理解它们各自的现代化道路选择。为此,本期封面选题“后发国家发展道路”聚焦于后发国家现代化的曲折历程,试图呈现各国如何在自己既有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探索应对现代化的挑战。面对当前世界秩序的急遽动荡,在整体上反思后发国家的发展道路,也是为迎接未来可能的变动做知识和理论上的准备。

“印度制造”的双重困境——印度工业化的曲折道路

    毛克疾

作为非洲道路的民主发展型国家——埃塞俄比亚的启示

    周瑾艳

国族与部族:印度尼西亚的双轨认同

    孙云霄

从货币政策看巴西工业化升级的失败

    王   飞

智利模式:制度建设与经济腾飞

    芦思姮

亚洲思想

一直以来,在全球化的格局中,亚洲、东欧、非洲、拉美等地区都在寻找各自追赶或突围的道路。在当前世界秩序的极度不稳定期,重新省思世界格局的可能性,也就需要从不同文明中积极吸取各种思想资源—尤其是不同文明在现代化展开过程中基于自身民族传统对于现代进程的思考。鉴于此,本刊将聚焦于过去被欧美主流现代思想所遮蔽的不同文明对于现代思想的探索,特设系列专栏。

建构世界史叙事的主体性

    小岛洁

本刊于2019年4月刊推出了“治理现代化”封面选题。正如我们在编者按中所指出的:在世界的世纪性分岔路口,在中国治理政治往何处去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考察中国治理机制,洞察中国治理趋势,提炼中国治理规律,反思和重建世界治理政治学。本刊认为,对于中国治理规律的讨论与治理趋势的研究,对于处于世界经济秩序结构性转型过程中的中国而言意义深远。因此,本刊接续着上一期封面选题,特设“治理现代化”专栏,以期丰富对于中国治理体系的深入讨论,拓展中国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五年规划:一种国家目标治理体制

    鄢一龙

技术革命与社会变迁

21世纪以来,伴随一系列数据积累和技术突破、金融和国家资本的大规模支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等新兴技术,正走到一个融合贯通进而重塑社会的关口。新兴科技的蓬勃发展,不仅在伦理层面对人类社会构成挑战,还在日益颠覆人类社会现有的组织、生产和生活形态。为此,本刊设立“技术革命与社会变迁”专栏,探讨技术变迁对人类社会变迁的复杂影响。“机器换人”的两种模式及其社会影响

    许   怡     许   辉

反思生命技术的伦理挑战

    陈自富

社会结构变迁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农民工回流:特征、机制和趋势

    张世勇 王山珊

焦   点

新闻专业主义的迷思

    赵月枝

学术评论

亨廷顿:一个现实主义的保守主义者

    欧树军

世界观

新媒介,新政治?——英国脱欧背后的技术风险与资本博弈

    左  灿

 
合肥市策划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 Reserve 免责申明 皖ICP备13001313号-2
合肥网站建设